臺中市外埔堆肥廠(綠能生態園區)整建營運移轉案

臺中市外埔堆肥廠(綠能生態園區)整建營運移轉案
工程內容介紹
- 工程名稱:臺中市外埔堆肥廠(綠能生態園區)整建營運移轉案
- 主辦機關:臺中市政府
- 設計單位:禾山林綠能股份有限公司
- 契約金額:全期投入635,558,000元整(含稅)
- 開工日期:106年10月
- 工程概要:
在過去廚餘分類回收後以堆肥以及餵養豬隻之方式處理,卻衍生臭味及食安等問
題,部分地區廚餘分類效率不佳,導致廚餘混雜在垃圾後以焚化方式處理,增加了焚
化爐的負荷而縮短了使用壽命,造成廚餘處理去向一直備受關注;另外,每年稻作收
成後產生大量的稻稈,就外埔及周邊地區而言,稻田達4,000 公頃,每年所生約50,000噸的稻稈,其處理方式多以露天燃燒,造成嚴重的空污問題及交通事故的隱憂成因。
將採用國際主流之處理方式,於本廠規劃設置廚餘厭氧發酵設施提供大臺中地區廚餘處理量能,並利用所生沼氣進行發電,更引進稻稈氣化技術,打造全台首座稻稈氣化發電廠,利用此兩種廢棄物產生潔淨的綠色能源,落實轉廢為能,並減少溫室氣體排放,讓外埔堆肥廠以綠能生態園區之形態再生,並成為國內首屈一指的生質能源標竿示範區。
園區內之配置設計則依據功能取向之不同分為三大區塊,分別為廚餘厭氧綠能
區、稻稈氣化綠能區,與多功能環境教育區,其餘面積則為既有道路及隔離綠帶等。
一、 廚餘厭氧綠能區
本區規劃設於園區內中間區域,將採用厭氧發酵技術,核心流程包含廚
餘接收與前處理、厭氧發酵、沼液貯存,以及沼氣淨化與發電等,將廚餘分
解為生質沼氣與富含氮磷營養鹽的沼液沼渣。沼氣可做汽電共生之發電燃料
,沼液沼渣則是優良的農業有機資材原料,同時廠區採用全密閉與妥善除臭
設計,不再有傳統廚餘堆肥廠異味擾民問題,給周遭鄰里鄉親民眾安心無虞
的生活空間。
二、 稻稈氣化綠能區
本區規劃設於園區內中間南側,將運用先進氣化技術,核心流程包含倉
儲、前處理、氣化,及燃氣發電等,將低含水率的稻稈轉化為成份類似天然
氣的「合成氣」。合成氣經過純化程序將煙塵、焦油等雜質去除後,便可替代
化石燃料,供做燃氣發電機使用,對環境更清潔友善,運用彈性亦更廣泛。
三、 多功能環境教育區
本區規劃位於園區東北側,因本園區結合厭氧發酵與氣化技術,未來將
成為臺灣中部地區生質綠能循環經濟的標竿示範場所,園區內將設置符合申
請須知要求之多功能環境教育場所,並且取得環境教育認證及綠建築合格標
章,本環教中心並與行政管理中心共構,搭配精心安排之課程設計及現地參
訪,達到向一般民眾推廣低碳綠能與資源循環概念的環教功能。